经管学院第一届教学能力大赛竞赛方案

发布日期:2021-04-30 更新日期:2021-04-30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第一届教学能大赛竞赛方案

检验我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督促教师有效提升教学能力,并为本年度安徽省及学校教学能力大赛选拔人才,经管学院决定于近期举办第一届教学能力大赛。

、竞赛目标

教育教学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而教师教学能力又是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所有专业建设工作的保障。国家和省校多级都通过举办教学能力大赛凸显其重要性。经管学院举办本次竞赛具体目标为

1、对接省校两级教学能力大赛,将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要求通过竞赛的形势传递到教师手中,传递到教室里,真正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通过本院内部竞赛,也为后续更高级别的竞赛在团队建设、课题选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准备。

2、在经管学院教室中构建“勤思考、多钻研、敢创新”的工作氛围。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学能力是教师存身立命的根本,必须在教学上有“行九十而半百”的精神,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通过竞赛,要让教师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感受到校、院两级对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主动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3、探索贴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新 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新的政策也导致高职教育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比如自主招生导致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社会扩展导致生源成分更为复杂。这些都使得原有教育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需要。通过竞赛,鼓励教师们思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寻找既贴合本校本院教学实际,又迎合先进教学理念的新方法新手段。

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创新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学模式,深化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同时可以引领教师教学能力再上新水平,提升了教师综合能力素质,加强了比赛成果推广转化。

参赛教师

1、参赛范围

2019-2020-1学年以来在经管学院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自愿报名参加。参赛教师可组队参赛,团队人数不多于3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1年428以后出生)的教师(含二类教师)必须参加本次竞赛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本次竞赛,需以书面形式向经管学院提交情况说明,并征得院领导同意)。

对未获同意不参加竞赛的教师做如下处理:

1未来两个教学年度不得评为各类教学考核优秀等次

2不得推荐主持或参与各级别经管类教科研项目时限同上)

3不得推荐参加经管类专业教学培训时限同上)

对于虽报名参赛,但参赛态度敷衍、准备工作不充分的教师参照上述意见处理。

2、奖励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对在本次竞赛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教师,在教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审、师资培训、评优评奖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本年度教学考核院部评价直接认定最高分

竞赛安排

1、竞赛组织。本次竞赛设竞赛办公室负责本次竞赛的组织安排、评委联络、成绩确认和后续奖惩工作。办公室成员:杨同前、汪澍东胡炜、司丹丹、牛国鹏、李飞凤。汪澍东同志担任竞赛办公室主任司丹丹同志担任竞赛办公室协调员。

2、时间安排。按照对接校赛的要求本次竞赛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启动各教研室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布置相关参赛事宜,讨论参赛课程和选题,研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竞赛暂定5月22日——523日举行。

参赛教师应在5月21日前将参赛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章节的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以电子稿形式发送至竞赛办公室指定邮箱。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内容不超过2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不超过4学时。

3、评审组组成。竞赛评审组由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校内外领导、专家和学生代表组成。竞赛评审组构成人数宜为5—7人

、竞赛评价内容

本次竞赛比照国家教学能力大赛的相关标准进行。

竞赛目标与学情、内容与策略实施与成效、教学素养、特色创新五个角度进行评价。

1、目标与学情

1)应能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装备规范)、顶岗实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课程,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2、内容与策略

1能够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针对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补充引用生产实际案例,配套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需要,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3、实施与成效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堂教学实际,落实、工学结合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4、教学素养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实践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

五)特色创新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本方案由竞赛办公室解释,未尽事宜,后续通知。

淮南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十